Sunday 29 September 2019

教師節隨想

不,我沒有要抱怨教師節沒放假。

昨天9月28日是臺灣的教師節,各地並舉行祭孔大典。東北亞的韓國,春秋兩季也固定會在成均館與各地鄉校進行釋奠大祭。圖一的畫作,來自《宋人書畫孝經冊》第一開,繪孔子居中講學,曾子長跪問孝。這兩週版主收到一堆哏圖,其中一個就是用這張圖,然後配上字幕,學生說:「老師您教的都是沒用的東西!」然後老師說:「我不許你這樣說自己!」


孔、孟、老、莊、墨,和同時代的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等等,都是人類文明重要的哲學家,他們的思想到今天都影響著我們,但我們也沒有每年盛大祭祀比如墨子這位版主個人很欣賞的思想家。這件事情讓版主想到之前在醫學大學經典閱讀課程,帶學生讀東亞算學經典《九章算術》的事情。《九章算術》曾經是唐帝國、新羅與日本奈良時代科舉考試的科目之一,是東亞歷史上最具影響力的算學著作之一。

《九章算術》第三章「衰分」講到的是比較複雜的比例分配,比如第一題講到

「今有大夫、不更、簪褭、上造、公士,凡五人,共獵得五鹿。欲以爵次分之,問各得幾何?」

這題是說有五位爵位不同的貴族,要用5:4:3:2:1的比例,分配他們打獵得到的五隻鹿。這個問題一般的國中生都可以輕易解決,最後的答案是

「答曰:大夫得一鹿、三分鹿之二。不更得一鹿、三分鹿之一。簪褭得一鹿。上造得三分鹿之二。公士得三分鹿之一。」

所以五隻鹿至少有兩隻無法活著跟貴族回家。這個問題很簡單,但我們繼續往下看到第三題,就有趣了。如圖二,這一題是說

「今有大夫、不更、簪褭、上造、公士,凡五人,共出百錢。欲令高爵出少,以次漸多,問各幾何?」

這裡要講的是反比的概念,五位貴族要以 1/5 : 1/4 : 1/3 : 1/2 : 1 的比例分配他們要出的錢。靠,分鹿的時候爵位高的分比較多,出錢的時候就「高爵出少」,真是太神奇了~

圖二:《九章算術》第三章「衰分」第三題

很多古代數學的文本都會有資源分配的問題,在這些問題裡面我們可以看到像上面那樣有趣的現象。不同的社會對於「公平」的概念有不同的想法,這時我就會借用一位社會學家同事的PPT來講一些社會階級跟資源分配的問題。

這跟祭孔有什麼關係呢?古代社會以那樣的方式運作有其道理,版主在此不深入討論,但是世襲官位這種事情在21世紀的臺灣還存在,那就神奇了。原來在中華民國的體制之下,還有「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這個位置,由孔子的嫡系子孫繼承。

目前的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是孔子第七十九代嫡長孫孔垂長。這個官職是從2008年才改成無給職。在臺灣民主化之前,這個官職還有官府,甚至前代奉祀官孔德成的次子孔維寧還在1966年那個大學擠破頭的年代可以保送臺大,因為他考不上。版主小學的時候,雖然已是80年代,家中的長輩還會把這件事情拿來說笑。

儒家學說的確是影響臺灣文化很重要的元素之一,但來自東亞大陸的文化裡面還有很多其他重要的元素。我們活在21世紀的臺灣,當然也可以跟韓國一樣把祭孔當成一個重要的文化活動傳承下去,但是在政府裡面保有一個世襲官職,是要代表某種「道統」的傳承嗎?

儒家六藝為「禮、樂、射、御、書、數」。雖然我們不知道先秦儒家或孔子本人到底懂多少數學,但「六藝」的說法為東亞過去兩千年對算學有興趣的文人提供某種研究上的正當性,這點版主是欣賞儒家的。但是在21世紀的臺灣,祭孔最多是一種文化活動,而非任何政府正當性的來源,至於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這個官職不知道有幾個臺灣人覺得有意義?重要的不是孔子的後人,是哲學。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