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26 April 2016

成均館與成均館大學

今天早上到成均館大學大東文化研究院與尊經閣看古書。


成均館大學號稱有六百年歷史,可媲美建立於中世紀的歐洲大學。這樣計算的原因,當然是因為他們把朝鮮王朝太祖在1398年建立的國家教育機構「成均館」的歷史也計算進去。當年的建築物還有一部份經過修復,在校園中可以讓遊客參觀。


今天我主要去的建築物就是他們的「六百週年紀念館」。一進去裡面還有過去六百年來的校長列表,其中包含南秉吉的兄長南秉哲 (1817-1863)。南秉哲也是朝鮮末期的天文學者,他在1846-1847年任成均館大司成,也就是現在說的校長啦~


Monday, 25 April 2016

金正喜藏微波榭叢書

今天與成均館大學姜珉廷研究員及首爾大學博士生金슬기同學一起到首爾大學中央圖書館古文獻閱覽室找資料。
這次來看的是金正喜 (1786-1856) 的藏書。金正喜字元春,號秋史、阮堂,是朝鮮後期的經學家、書法家、金石家。上面那些學問我當然都不懂,我來看的是他收藏的算學與天文書籍。我研究的算學家南秉吉曾經為中國算學經典《九章算術》寫一本十九世紀的近代註解(真的是近代,因為有用到西洋數學的概念)。但是,我們不完全確定他看的是那個九章的版本。過去我參與過的臺灣與中國方面的研究,從數學內容比對,認為他看的是戴震親家孔繼涵刻的「微波榭本」。姜珉廷在博士論文研究時找到金正喜收藏的「微波榭本」。因為南秉吉的母舅與學問上的老師金逌根 (1785~1840,當然也是安東金氏),以及南秉吉的兄長南秉哲,都與金正喜有書信往來,而南秉吉在金正喜死後,還協助編輯金正喜的書法集與文集。從南氏家族與金正喜的關係來推測,這次找到金正喜所藏「微波榭本」《九章算術》,應該是確認南秉吉根據「微波榭本」註解《九章算術》的有力證據。


這次有看到「微波榭叢書」與「戴氏遺書」。每一卷的首頁都有「秋史珍藏」的印章,最後都有「阮堂」的印章。叢書中還有很多紙條與夾頁,是由兩個不同筆跡的人所寫的數學註解,但是姜珉廷博士比對過南秉吉的書法,這兩位都不是南秉吉。



來首爾得到許多韓國學者的幫助,真是萬分感謝。

Sunday, 24 April 2016

留守南公秉吉清德善政碑

我博士論文的主角南秉吉 (1820-1869),是朝鮮王朝後期代表性的天文學家與算學家。南秉吉本貫宜寧南氏,為朝鮮開國功臣之後,而母親的家族更是顯赫,他的外祖父其實就是安東金氏之首金祖淳。安東金氏作為朝鮮國王的外戚,是十九世紀初葉至中葉朝鮮最有權力的家族。如果大家看朝鮮末期的韓劇,通常都會把安東金氏刻劃為大反派。


南秉吉在1863-1865年間任水原留守。水原各地有許多的「頌德碑」,用來紀念在水原文武官員的政績,目前這些頌德碑都集中在水原博物館。南秉吉的清德善政碑豎立於1865年。南秉吉在水原期間,哲宗早逝,高宗即位。此時高宗的父親興宣大院君掌政,很努力地要排除安東金氏的外戚勢力。在這樣的氛圍下,南秉吉還能在高宗二年轉任漢城府判尹,次年回到中央任禮曹判書,可見他在政治上也是有兩把刷子。南秉吉出仕後歷任三品以上中央與地方官員(三品以上就是可以在大殿直接與國王討論政事的等級),但是他終其一生沒有放棄對天文與算學的熱愛,到死前兩年還出版百科全書式的著作《算學正義》。來到這裡看到紀念他的石碑,也讓我跟我研究的古人有更多的連結。

Saturday, 23 April 2016

李仙得墓

看墳墓好像已經變成我出國的定番。李仙得 (Charles Le Gendre, 1830-1899) 是法裔美國人,曾任美國駐廈門總領事。1867年「羅妹號事件」時,在美國「福爾摩沙遠征」失敗後,親身入台與排灣族談判,並在1869年代表美國與排灣族簽訂正式的條約。他是「番地無主論」的提倡者,在日本1874年出兵牡丹社之前,做為日本顧問。1890-1899年之間,他則在朝鮮作為高宗的個人顧問,死後葬於漢江旁的「楊花津外國人傳教士墓園」。


李仙得的一生,正好映證在大航海時代,臺灣也是清、日、美等大國競逐的場域。同時,他也是從十九世紀末起,臺灣與韓國百多年來千絲萬縷連結的其中一段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