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5 November 2019

吉野ヶ里遺跡

其國本亦以男子爲王,住七八十年。倭國亂,相攻伐歷年,乃共立一女子爲王,名曰卑彌呼,事鬼道,能惑衆。年已長大,無夫壻,有男弟佐治國,自爲王以來,少有見者,以婢千人自侍,唯有男子一人,給飲食,傳辭出入,居處宮室、樓觀、城柵嚴設,常有人持兵守衞。
-----《魏志倭人傳》

第一世紀時倭人最大的部落奴國被封為漢委奴國王,後來倭國大亂,《魏志倭人傳》則記載了第二至第三世紀之間,倭人共立一位女王兼宗教領袖卑彌呼,成為聯合政權。這個大約30國的聯合政權,都城在「邪馬臺國」,後來卑彌呼遣使朝貢魏帝國,被封為「親魏倭王」。

被記載在東亞大陸帝國史書,存在於二至三世紀的「邪馬臺國」,跟後來四至五世紀出現於奈良的 Yamato (後來的漢字表記為「倭」、「大倭」或「大和」)王權,到底有什麼關係,一直是東亞古代史的大謎團。「邪馬臺」在古代的發音跟「Yamato」有多接近,可否看成同義詞,也有很多討論。甚至邪馬臺國到底是在北九州還是在京、阪、奈一帶,也無法確定。北九州說的其中一個可能的地點在筑後平原,也就是今天我來的吉野ヶ里歴史公園。這是九州最大的彌生時代考古遺址挖掘地,現在復原成主題公園,這裡也有「宮室、樓觀、城柵」,那會是卑彌呼女王的居所嗎?





Sunday, 3 November 2019

漢委奴國王金印

福岡市博物館有個十分有名的收藏品:漢委奴國王印。東西實在是太小,才2.3公分見方,我拍的實物照片看起來很不清楚,只好用影片截圖取代。


小時候在課本裡面讀到「漢倭奴國王金印」,其實也沒有多想,就放在腦袋裡面。長大的過程中,看過很多抗戰的戲劇,裡面會用「倭寇」或者「倭奴」來叫日軍,所以我一直以為「倭奴國」就是貶低日本的稱呼。後來長大比較認真讀歷史,才知道從大概公元一世紀前後開始,漢帝國就用「倭人」或「倭國」來稱呼韓半島東南海中列島的人民,而「倭人分為百餘國」(《漢書·地理志》),「奴國」只是其中一個部落。在《後漢書·東夷傳》中有提到:「建武中元二年,倭奴國奉貢朝賀,使人自稱大夫,倭國之極南界也,光武賜以印綬。」這個《後漢書》記載於公元57年賜與倭人奴國的印,在1784年福岡藩的志賀島被重新發現。加上福岡有許多彌生時代的遺址,所以奴國被認為位在福岡。


印章上面的五個字是「漢委奴國王」,其中「委」應該是「倭」的同義字。從一世紀到七世紀,有很多歷史與考古證據,讓我感覺「倭」這個字沒有特別的貶意,跟近代的用法不同。八世紀被大陸文明叫了很久的倭國,自主改名日本。似乎到近代明清與朝鮮,才比較把倭用成貶意詞。

今天到福岡市博物館看到漢委奴國王印,就好像整整十年前我在大英博物館看到羅賽塔石碑的心情。感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