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7 November 2017

在11月紀念「十月革命」

2017年11月7日是俄國十月革命百年紀念,沒有舉世歡騰,似乎連俄羅斯本身的紀念都不盛大。1917年的「二月革命」與「十月革命」,終結了沙皇與貴族統治,接續建立起布爾什維克領導的政府,後來的俄國被認為是由馬克思主義政黨領導的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可是發生在11月的革命為什麼被稱為「十月革命」呢?

《布爾什維克》(1920),庫斯妥迪耶夫所繪。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答案很簡單,因為當時在俄國就是「十月」。古代歐洲使用的曆法是凱薩留下的「儒略曆」(Julian Calendar),到16世紀時因為誤差累積過大,加上天文學理論與觀測技術的進步,所以當時的羅馬教廷在1582年改用「格里曆」(Gregory Calendar),也就是現在的公曆,主要是調整日期且置閏方法不同。16世紀改曆當時只有天主教國家採用,新教國家大多到18世紀才採用。到俄國革命的1917年,亞洲的中華民國與日本在官方曆法都已經不用東亞農曆而改用格里曆,但信奉東正教的俄羅斯當時還使用儒略曆,兩個曆法到20世紀有十來天的差距。十月革命當時的俄羅斯是10月25日,所以被稱為「十月革命」。

儒略曆的遺緒,到今日仍然存在。基督教有名的復活節日期計算法 (Computus) 中,新教與天主教根據格里曆,但東正教仍使用儒略曆,所以常常會有西方教會與東方教會在不同日子過復活節的情形。

十月革命百年,但從我們外國人的眼光來看,普丁這位21世紀唯一的俄國最高權力者,其權力集中程度不下於沙皇。至於俄羅斯人民的生活有沒有比一百年前好,那就要請教俄國人民了,如果他們可以自由表達意見的話

Saturday, 21 October 2017

閒聊時區

最近臺灣有人倡議將時區從 GMT+8 改為 GMT+9,引起許多討論。

東亞時區圖
(圖片來源: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8/88/World_Time_Zones_Map.png)

這個問題可以用政治談也可以不用政治談。不用政治角度看,其實該談的是中國本土與臺灣總共跨越 GMT+6, +7, +8, +9 共四個時區,如同美國本土一樣,但是所有人都用北京的 +8,臺灣還稱之為中原標準時間。其實對於黑龍江與新疆、西藏的朋友們來說,每天他們看到太陽升起與落下的時間跟這個世界同緯度的大多數人不太一樣,他們的「中午」的時間當然也會怪怪的。中國是地球上唯一使用單一時區的「大國」,連北邊的蒙古都使用兩個時區。不過中國什麼事情都認為自己是例外,臺灣也不覺得時區有需要改。

換個角度,其實我覺得時區是有政治意涵的概念,特別在東亞。因為「自古以來」在天朝的影響力範圍內,四夷都要「奉正朔」,也就是使用天朝的曆法。古代曆法比較沒有時區的概念,但是這個概念在現代似乎已經延伸到了時區。君不見全中國都要奉北京 +8 時區的標準!而臺灣也是天朝影響力所及,當然 要使用 +8。事實上,以經度來看,臺北位於東經121度,比起北京116度跟南京的118度更接近 GMT+8 的中線120度。所以是南北兩京奉臺北正朔的感覺?(鬼扯啦~) 我猜這個連署的支持者與反對者都會用生活理由來包裝政治理由。贊成者會說臺灣可以節約日光,而且與生活方式較接近的日、韓同時區會更方便; 反對者會用同樣的理由說海峽兩岸經貿人員往來頻繁,所以不該換時區,我猜。

如果問我的意見,我覺得中國應該分為四個時區 (誰問你的意見了?)。而林北係臺灣人不奉北京、南京或東京正朔,只奉臺北正朔,就維持 +8。倒是我們可以考慮像歐洲有日光節約時間的概念,臺灣過去也曾實施,夏天時間調快一小時,早點起床工作,然後下班的時候天還是亮的 (這點要改的好像是業界的血汗不是時區 XD)...

Friday, 1 September 2017

山形市區寺社所藏算額與會田算左衛門安明

在日本東北地方山形縣的山形市區,有數間佛寺或神社,收藏過去數學家奉納給寺社的「算額」,也就是上面記載數學問題與圖形,獻給神佛以表達感謝或發表研究成果的匾額。山形縣古代屬於出羽國,是江戶時代算學家會田算左衛門安明(1747-1817)的故鄉。會田安明在此地建立算學流派「最上流」,所以山形這裡出了不少最上流的算學研究者。今年2017年適逢會田安明200週年祭,筆者利用來參與全國和算會議的機會,跟與會學者一起在山形市區的寺社進行算額見學。

會田安明畫像(山形大學附屬博物館收藏翻拍)

第一間佛寺是位於山形市七日町內的長源寺(如下圖),距離山形車站東北方向或霞城公園往東步行約25分鐘可至。過去會田安明的50週年、100週年、150週年祭都在此地舉行。這次的200週年祭也於今年8月26日在此進行。


長源寺內收藏的算額是1915年最上流後人奉納(如下圖)


算額上的問題常常是跟圓有關的幾何問題。在下圖也可以看到,最後兩題是關於立體內切球以及櫛形的問題,並不容易解答。

圖片來源:http://www.wasan.jp/yamagata/chogenji.html

第二間見學的神社,是位於山形市觀光景點「文翔館」旁的湯殿山神社(如下圖)。


湯殿山神社內有另一間市神神社,進入之後在入口處上方就是算額的展示地點。算額如下圖。可以看到題目也大多是多邊形內切圓的各種問題。


湯殿山神社的算額,其實是1917年會田安明百年祭時所奉納。下圖是關於這塊算額的說明。


第三間神社,是位於山形縣立圖書館旁的三島神社(如下圖)


三島神社內的算額有公開展示(如下圖因為有保護膜所以攝影起來會反光)。這塊算額是1882年由最上流門人奉納。


一般來說,「和算」是指江戶時代日本特有的數學。但讀者可以看到,上面三塊算額都是在明治、大正時代所奉納,表示明治維新之後,日本仍然有許多人進行傳統和算的研究,並且將成果奉納到寺社。事實上,近年來日本為了振興傳統文化與推廣數學教育,也有現代的數學教師與學生將數學題目製作成算額奉納至寺社。各位朋友拜訪日本寺社的時候,或許也可以注意一下,牆上掛的匾額,會不會剛好也有這類有趣的算額。

Friday, 25 August 2017

在東北,遇見奈良:陸奧國府多賀城

在距離仙台車程十來分鐘的多賀城市,有著奈良時代的古蹟:多賀城跡。

多賀城是八世紀奈良時代大和朝廷為了經營奧羽(今日的日本東北地方)且壓制蝦夷人,在陸奧國所建立的國府,堪稱為日本奈良時代到平安時代的東方前線,最早在724年(神亀元年)由按察使大野東人所建立。

多賀城正殿遺跡復原

多賀城政廳正殿復原圖示

多賀城政廳復原模型

多賀城南門模型

八世紀至十一世紀日本在東方邊境的經營圖示

在多賀城遺跡南方的入口處,還有一個多賀城碑,碑上的年代是762年,為日本三古碑之一,在近代由仙台二代藩主伊達忠宗(1600-58)所發現。石碑目前外面蓋了一個亭子保護。

多賀城碑

多賀城碑上把多賀城建城的原因,及其與日本各地及外族的相對距離都標示出來,下圖是碑文的內容。

多賀城碑文內容

多賀城碑及多賀城跡距離JR国府多賀城駅僅有約十來分鐘的步行距離,且沿途都有路標,但是因為這裡不是觀光景點,從車站到古蹟的路上要經過碎石或泥巴小路,最後還要爬幾個小坡,下雨時路面濕滑,拜訪時需注意安全。

Wednesday, 5 July 2017

清水寺,遇見北天之雄阿弖流為與母禮。

坂上田村麻呂(758 - 811)在平定東國蝦夷之後,回到京都於798年大幅改建清水寺,以感謝毘沙門天與地蔵菩薩庇佑。在清水寺同時也紀念蝦夷人的兩位領袖,十分有趣。阿弖流為(?-802)讓侵略的日本帝國軍隊吃過很多苦頭,雖然最後還是失敗,但在後人的心目中,他是十足的英雄人物。弱小民族要生存,不能讓強大帝國為所欲為。日本東北地方一直會出現不屬於帝國中央的獨立政權,除了東北地區族群希望保持自主性,當然維持夠強的軍事與經濟實力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Monday, 19 June 2017

數學,也會牽涉到價值的選擇~

幾個月前看到下面這段影片,馬上按了愛心。幾個月之後再看到下面的留言,真的很有趣。很多人說這個解釋連大人都不懂了,小孩怎麼會懂?Well, 這個問題有兩個答案。第一,這段影片本來就是給大人,特別是「李家同們」看的。如果大人看不懂,會不會是這個大人本來就不懂為什麼1/2+1/3=5/6?這件事一點不奇怪,我就曾經是這樣的大人。我在大學畢業以前,都不太懂分數四則運算的原理(不要以為讀數學系的人數學真的比較好喔)。一直要到我去當老師,為了教學,我才真正理解為什麼「除以一個分數等於乘以它的倒數」。能夠執行一項任務本來不表示你懂這項任務後面的原理,不然你要不要看看會開車的人有幾成懂得汽車運作的原理?第二個答案是,就算大人不懂,並不表示小孩不懂。人類心理運作的機制很複雜,心理學家跟有經驗的老師可能有方法判斷小孩懂不懂,但是一般人不見得可以用直覺判斷。影片中的方法不一定適用於每個小孩,但是當這個過程被會帶討論的教師轉化為實際的教學之後,小孩懂不懂可以問小孩看看。最後,很多人會質疑,花那麼多時間討論,課怎麼上得完?我完全同意課有可能上不完,但這件事情就是價值的選擇。大人們可以想一想,以前你的老師們很認真地上完了課,你懂了多少?十九世紀工業革命之後出現的國民教育,要訓練的是能聽從命令執行任務的工人,他們不需要知道機械背後的原理,只需要會基本的讀寫算。但是二十一世紀不管士農工商,需要的能力都遠比十九世紀工人需要的能力複雜百倍。你是要小孩學會很多不明就裡只會執行的技巧,還是希望小孩學比較少的知識,但是他真的懂,可以用來解決問題呢?



李家同長期關心偏鄉教育,這樣的服務熱忱是我們的楷模。但是如果他只會用他被教育的方法面對偏鄉的小孩,我不知道他的熱心會不會只是階級複製過程的一部份?

Saturday, 10 June 2017

NHK大河劇《風と雲と虹と》(1976) 觀後感

《風と雲と虹と》(1976) 是目前被完整保存下來最早的大河劇,跟我的年紀差不多,之在此前的十三部NHK大河劇都只有片段被保存,殊為可惜。這部大河劇的時代背景是十世紀,律令制度崩壞,少數的武士階級開始嶄露頭角的平安時代中期。主線劇情是對於京都貴族社會腐敗失望,為了庶民而反抗權威,在坂東(即今日的関東)建立獨立王國的平将門(加藤剛飾演),以及在西海(瀬戸内海)呼應的藤原純友(緒形拳飾演)兩者的理想為中心的歷史劇集。劇中還出現如傀儡師、遊女、海賊與農民等庶民階級的生活。

NHK大河劇《風と雲と虹と》劇照,右方為加藤剛飾演之平將門,左方為真野響子飾演之將門正室良子
(圖片來源:NHK - 大河ドラマホームページ)

這部劇集,我的唯一的感想是,好看!四十年前的大河劇,沒有華麗的布景與電腦動畫,完全以劇情及演員的演技吸引人,對於純粹想要欣賞劇情與演技的朋友,應該是很值得一看。我看的感覺有點像是看半世紀前的科幻影集 Star Trek,純粹看劇情來思考。大河劇思考歷史,科幻片思考哲學與科學。劇中有許多實力派演員。除了兩位主角之外,還有美貌與演技兼具的吉永小百合~

NHK大河劇《風と雲と虹と》劇照,圖中為吉永小百合飾演之落魄皇族貴子

平將門(903-940)是出身坂東的豪族,在939年起兵叛亂並建立獨立王國,自稱「新皇」。平將門之亂的原因眾說紛紜,大體與爭奪領地,及陰錯陽差的各種巧合以致於被拱出來反抗腐敗的律令政府有關。平將門征服坂東八國之後,僅三個月就在戰鬥時中箭身亡,整個獨立政權也土崩瓦解。但這只是歷史上關東武士嘗試掌握日本權力的開始。關東肥沃的土地以及相對距離日本政治中心的遙遠距離,讓後來八、九個世紀在此地不斷出現武士的政權,甚至掌握全日本的政治權力。

NHK大河劇《風と雲と虹と》劇照,出征中的平將門

平將門是否真的為庶民揭竿而起,很難有定論。我也沒有要為平將門翻案,但是至少在東日本民眾的心目中,平將門似乎的確是英雄人物。關東各地有許多跟平將門有關的傳說。

平將門畫像(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平將門堂兄平貞盛的五世孫,就是把日本從貴族時代帶到武士時代的平清盛(1118-1181)。以平清盛為主角的2012年大河劇,創下NHK大河有紀錄以來的最低收視率,但這就是後話了。

Sunday, 9 April 2017

NHK大河劇《翔ぶが如く》(1990) 觀後感

看完其實百感交集。

我算是第一次認真看幕末到維新的故事。2008年的《篤姫》在創造收視率上是大成功,但是對於像我這樣對幕末維新過程不熟的人,看不太到重要的歷史。2010年的《龍馬伝》,有幕末但沒有到維新,所以這次算是跟著某個特定的視角把幕末與明治前期的重要過程看一遍。

《翔ぶが如く》(宛如飛翔)講的是幕末出身薩摩(今日鹿兒島縣)的西鄉隆盛(1828-77)與大久保利通(1830-78)的友誼與衝突,還有他們所見證與推動的幕末維新過程。他們兩人與出身長州(今日山口縣)的木戶孝允(1833-77)並稱維新三傑,是倒幕與維新的重要推手。

NHK大河劇《翔ぶが如く》劇照,左方為西田敏行飾演之西鄉隆盛,右方為鹿賀丈史飾演之大久保利通。
(圖片來源:NHK - 大河ドラマホームページ)

我雖然有很多感想,但是很雜亂,所以就隨便提幾點好了。首先,看完之後我可以理解,為什麼幕末的大河劇那麼受歡迎,因為我可以感覺到,日本這個國家,經過幕末與維新的過程,從一個其實本來底子就頗厚實的古老國家迅速轉型成為一個現代國家。不過,到了維新的部分,就會看到日本逐漸往帝國主義的傾向發展, 還包含「征韓論」的興起與牡丹社事件,從我這個亞洲人的角度就沒有那麼...好看了。

再者,日本的大眾歷史敘事中,天皇都是遠在天邊擺著好看的。從幕末到維新,日本社會、政治、文化那麼劇烈轉變的過程中,即使倒幕維新號稱「王政復古」,劇情中天皇可以完全不用出現,只需要偶爾被提及,就可以交代幕末維新的重要轉變。我當然不是覺得明治天皇在維新中沒有功能,或者後來的戰爭天皇都沒有責任。我只是說,當日本人敘述歷史故事的時候,可以完全把天皇晾在旁邊也不會很奇怪。我很難想像,如果我們要訴說同樣時代清國與朝鮮面對國際挑戰而現代化的過程,清國皇帝與朝鮮國王怎麼可能沒有一點戲份?

最後,就是NHK大河劇中常見的反戰思想。最後幾集講到維新之後的士族反抗與西南戰爭,劇情提到木戶孝允在死前特別交代大久保利通,在西南戰爭中,無論軍人有多大功績,都不能讓他們介入政治。


而在戰爭的場景中,也有女性出來對政府控訴戰爭的殘酷。


大河劇的反戰思想,當然是來自日本對於二十世紀戰爭的反省。歷史不能重來,也不適合做太多假設。我只是在想,如果日本在維新之後沒有走向軍國主義,我們現在會活在一個如何的世界?

Saturday, 8 April 2017

日本最早的戰國大名是...?

日本歷史從1467年發生的應仁之亂開始,進入「戰國時代」。我對日本歷史不能算很熟悉,但是因為電玩的緣故,也對日本戰國史有點興趣。最近讀呉座勇一的暢銷書《応仁の乱》,裡面提到很多有趣的東西。因為主題是開啟戰國序幕的大亂,所以也會聊到最早的「戰國大名」。

所謂「戰國大名」,是指在日本戰國時代,對於其領國有一元化的統治,不受朝廷與幕府影響的地域權力者。
呉座勇一的書裡面提到,某些學者認為(呉座勇一也同意),最早的戰國大名是畠山義就(1437?-91)。什麼?不是北条早雲嗎?

畠山義就(圖片來源:《続英雄百人一首》)

掀起戰國大亂的應仁之亂,起因很複雜,主要是因為將軍家本身的繼承問題,加上將軍介入斯波家與畠山家的內紛所引起,有力大名分為東西兩軍在京都及其周圍地區對抗,但我大概沒有能力用短短的篇幅交代清楚。關於畠山家內紛,主要是畠山義就與畠山政長堂兄弟之間爭奪畠山的家督之位。應仁之亂的東西兩軍1477年在形式上和解,但是畠山義就不服,從京都退出後,進入河內國(今日大阪府的東部),而且迅速地平定河內一國。應仁之亂爆發之時,他一開始就是獨自對抗幕府大軍,後來也是用自己的軍事才幹擴張領土,在應仁之亂結束後建立自己的「河內王國」,成為幕府無法管轄的區域,因此被認為是最初的戰國大名。

那我們常聽到的北条早雲呢?

北条早雲(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北条早雲(?-1519)被稱為最初的戰國大名,一般認為是因為他體現了戰國時代「下剋上」精神。與出身守護大名家的畠山義就不同,早雲從一介浪人成為伊豆、相模兩國的大名,建立北条家在關東的霸權。不過也有學者認為,北条早雲出身自幕府政所執事的伊勢家,而且他平定伊豆、相模兩國時的身份算是今川家的家臣,不是浪人也沒有推翻他的主君。早雲攻入伊豆取得自主領國是在1493年,比畠山義就平定河內晚了16年,所以也不太能算最早的戰國大名啦~

當然,從歷史研究的角度,誰是「最早」的戰國大名沒有太大意義,重點是應仁之亂後,將軍權威下降,日本社會與政治進入了新型態的發展模式。之前打電玩的時候,認識的都是戰國後期的武將。現在讀關於應仁之亂的歷史,讓我知道一些戰國初期的故事,也開了我很多眼界。

Monday, 27 March 2017

那種歐幾里德告訴我們的完美

28是個完美的數字,因為它等於其自身以外所有正因數1、2、4、7與14之和。


歐幾里德《幾何原本卷九命題三十六是這樣寫的:「如果從單位開始,連續不斷地加倍,直到各項之和為質數,並將此總和與最後一項相乘,則此乘積為完美數。」所謂「完美數」(perfect number, τέλειος ἀριθμός),在《幾何原本》卷七定義22有寫到,「完美數即等於自身部分之和的數」,用現代語言說明,就是如果有一個數剛好等於自身之外所有正因數之和,這個數就是「完美」。比如說,6除了自身之外的正因數有1、2、3,而且6=1+2+3,所以6就是一個完美數。歐幾里德《幾何原本》卷七至卷九討論的是整數的理論包含因數、倍數、質數、合數、數列與級數等等的理論。他在第七卷定義完美數之後,在這三卷的最後一個命題,也就是上述卷九命題三十六,證明了一個關於完美數的漂亮結果,作為總結這三卷數論的最高潮。下面我們用兩個例子來說明這個命題的意義。

首先,我們從1開始,加倍到2,此時數列有1、2兩項,且1+2=3為質數,那麼3乘上剛剛最後一項的2得到6,那麼6就是個完美數,前一段已經驗證。

接著看下一例。我們一樣從1開始,加倍到2,再加倍到4,此時數列有1、2、4三項,且1+2+4=7剛好也是質數,則7乘上數列最後一項4得到28,那麼28也是完美數。我們可以驗證看看。28除自身之外的所有正因數有1、2、4、7與14,且1+2+4+7+14=28,所以28是完美數!

歐幾里德在兩千三百年前證明了上面的命題,而在十八世紀,大數學家歐拉證明了這個命題的逆命題,也就是如果一個偶數是完美數,則這個數必然可以從歐幾里德的造法而得。讀者如果想要知道它們的證明,可以參考這裡

完美數的尋找並不容易,因這牽涉到大質數的判定。人類所知的前五個完美數為6、28、496、8128、33550336。第十個完美數等於2^88(2^89 - 1)。所有偶完美數的問題理論上已經解決,然而是否存在奇完美數,仍是數論上的開放問題,還有待數學家去挑戰。

Wednesday, 8 March 2017

以色列驚艷世界!?聊聊世界棒球經典賽 (World Baseball Classic) 選手徵召規則

第四屆世界棒球經典賽於2017年三月盛大開幕。初次參賽的以色列代表隊,在開幕戰以2:1打敗韓國,次日又以15:7大勝臺灣。很多人問為什麼以色列這匹黑馬這麼強悍,其實這是得利於經典賽的選手徵召規則。


根據世界棒球經典賽的規則書,可受世界棒壘球聯盟(WBSC)成員國徵召代表比賽的球員國籍規定十分寬鬆,除了該國公民之外,具有該國居留權,或者在該國出生的球員都可接受徵召。這還不打緊,規則還開放只要球員父母其中一人為該國公民或者能提出在該國出生的證明,該名球員即可接受該國徵召。這些規則其實是為了要增加經典賽的可看性,因為在棒球的世界,幾個強國與大多數弱國實力相差懸殊,不若足球界,有數十個實力接近的國家,可以造就全世界最盛大的單項體育賽事 - 世界杯足球賽。讓部分美國選手幫其他國家效力,有助整體比賽精彩程度。

這次以色列的代表隊,被戲稱為美國隊,因為該隊大多數球員其實都是美國人,只是因為父母其中一人為以色列裔,即可接受徵召。這次以色列的代表隊,陣中有多名具有大聯盟資歷的選手,加上小聯盟現役選手的等級也頗高,實力頗為堅強,打敗韓國與臺灣,絕非僥倖。

以色列在國防與外交政策上,與美國保守派政治勢力關係緊密。在棒球比賽場上,以色列也靠美國撐腰,筆者看起來亦為一種黑色幽默。歐、非兩洲與以色列到北美的移民,發展十分多元,但是亞洲移民到北美大多希望後代讀好書或做生意,鮮少鼓勵小孩朝體育界發展。因此經典賽的這項美意,對於臺灣、韓國、日本這幾個亞洲國家完全沒有幫助,臺灣代表隊都是正港的臺灣人。未來東亞國家是否要合力讓這個限制變得較為嚴格,就要看我們能否互相合作。當然,要跟外國合作,首先臺灣的體育界先要進行改革,棒協的問題,還有棒協與職棒聯盟之間的不愉快,都是迫切需要解決的難題。最重要的是,技不如人不能只怪規則,而應該調整臺灣棒球的體質,增強自己的實力。

Sunday, 5 March 2017

三重縣四日市神明神社算額

日本各地有許多神社或寺廟收藏了江戶時代算學家奉納的算額,上面有很多有趣的算題。所謂算額,就是江戶時代的算學家奉獻給神社或寺廟,發表算學研究成果的匾額。也有人認為是算學塾的廣告。2016年三月,我到三重縣四日市市參與國際會議,順道到四日市市川島町內看當地的算額。下圖是寺廟內的文化財告示牌。


根據這個告示牌,神社內有三面算額,最古老的是1790年奉納,內容有三題,第一題是武田濟美所著闡微算法》(1750)中的題目。武田濟美是入江脩敬(1699-1773)的弟子,而入江脩敬則是和算最大流派關流弟子中根元圭(1662-1733)的門人。入江脩敬也曾被著名的和算大名久留米藩主有馬賴徸招聘為儒臣。下圖是1790年奉納的算額,上面的字跡已經不清楚。


上圖算額的摹寫如下圖。可以看到,第二、三題是菱形與句股形內接數個圓的問題。這兩題都需要重複使用畢氏定理解題。


第二面算額是1844年奉納,問題是正方形內切若干個不同大小的圓,已知最大圓與最小圓徑,求圓個數。下面兩張照片是算額與其摹寫。



第三面算額是1863年奉納,問題是若干個圓互相內外切,已知其中某些圓的直徑,求所有圓的個數。



上面這些算額都是當地人奉納的算額,算額原件不公開展示,但摹寫都掛在門廊。如果大家有機會到這個觀光客不太造訪的小城市,不妨也可以到這間神社觀賞算額。


參考資料

和算の館

入江脩敬 

城地茂 (2014),《和算の再発見: 東洋で生まれたもう一つの数学》,(京都:化学同人)。


Monday, 27 February 2017

臺灣大聯盟與歷史上的二二八

1997年2月28日,臺灣的第二個職業棒球聯盟 - 臺灣大聯盟 - 正式開打。第一場比賽是臺北太陽對嘉南勇士。當年我大四,開打時坐在電視機前面,很興奮地看著一個新聯盟的誕生,不過首局首打席打擊出去後,鷹俠就接球失誤,害我大失所望。畢業服兵役前後,我還有進場支持。不過,由於臺灣職棒市場的萎縮與臺灣大聯盟經營方式的問題,他們在2002年解散,次年併入中華職棒。

臺灣大聯盟吉祥物
(圖片來源:臺灣棒球維基館)

上面的那件事情就是我對歷史上的二二八最深刻的記憶。連續假期中想到這件事情,讓我好生慚愧。當年臺灣大聯盟的開幕戰,剛好也是二月二十八日第一次因為「和平紀念日」而放假,但是我對二二八事件的理解,其實很表面。上週開學,跟學生說明本學期教學進度時,提到二月二十八日放假一天,不是讓大家出去玩,而是該利用這一天去學習臺灣歷史,但其實我對二二八知道的不會比我的學生在中學課本讀過的,或是小犬在漫畫裡面看到的多到哪裡去。所以,我決定也利用這個連假,好好地讀一點臺灣史。下面這本書就是我的假期功課:陳翠蓮(2017)《重構二二八:戰後美中體制、中國統治模式與臺灣》(新北市:衛城出版)。


希望讀完這本(對我這個外行來說)稍微有點硬的國際關係與政治史專書之後,我會對二二八有更深刻的認識。

Monday, 6 February 2017

NHK大河劇《炎立つ》(1993) 觀後感

過年期間,本來是要讀高橋克彥的小說《炎立つ》,後來就索性把1993年的改編大河劇拿起來看,昨天算是看完。


奧州藤原氏全盛時期的勢力範圍,包含綠色的奧州(陸奧國)與藍色的羽州(出羽國)

11-12世紀支配日本東北的奧州藤原氏政權,創造了燦爛的平泉文化。不過,在奧州藤原氏在發展的過程中,不斷有親人反目以及與仇敵合作的事情,所以要以他們為主角,作家與編劇需要拗很凶才能表現出正面的形象,真是辛苦了。二十多年前第一次看的NHK大河劇是《獨眼龍政宗》,主演同為渡邊謙,故事的主要舞台也在日本東北的奧州,但當時對日本歷史完全沒有概念,只會跟著劇情看。這次看《炎立つ》,就順便讀了一些11-12世紀日本「邊境」的歷史。未來若有機會到日本東北,如果去仙台,就要附近的國府多賀城遺跡看看,如果到岩手縣,那自然界要去拜訪藤原氏的首都平泉啦~

NHK大河劇《炎立つ》劇照
(圖片來源:
NHK - 大河ドラマホームページ

PS:《炎立つ》是NHK大河劇中時代背景第二早的,而最早的是1976年播出,描述10世紀平將門的《風と雲と虹と》。看膩戰國故事的我,有機會也要找來看看...

Friday, 3 February 2017

櫻桃小丸子跟大空翼的家在關東還是關西?

陪伴臺灣六、七年級生長大的兩套漫畫/動畫,櫻桃小丸子》與《足球小將翼》,其中的主角小丸子與大空翼都來自日本的靜岡縣。靜岡縣在東京與大阪之間,有新幹線經過。我們通常把東京與其週邊地帶稱為「關東」,而京都、大阪附近稱為「關西」,所以筆者二十幾年前學日文的時候,就很好奇這個「關東」與「關西」的界線在哪裡。還有,小丸子與大空翼到底算關東人還是關西人呢?
櫻桃小丸子全家福

大空翼與隊友合影

在日本歷史上,「關東」這個詞彙最早是指「愛發關」、「不破關」、「鈴鹿關」這三關之東。這三個關所的建立,是672年「壬申之亂」後,天武天皇為了護衛國家的核心地帶,就在673年建立了這三個關所,而這三個關所以東,就逐漸被稱為「關東」或「東國」。

古代關所位置(圖片來源:日本國土交通省網站)

十二世紀末,來自東國的武士源賴朝建立了獨立於京都皇朝的東國王權,稱為「鐮倉幕府」,後來幕府更進一步控制全日本大部分地區,使得日本有東(鐮倉)西(京都)兩個政治中心。此時從鐮倉幕府的視點,京都周圍的近畿地區,以及本州西部、四國與九州,就是「關西」。

鐮倉幕府建立者源賴朝

到了近代,「關東」與「關西」這兩個詞彙指涉的區域漸漸改變,現在日本的關東地方,只包含東京都與其周圍六縣。

關東地方

然而,「關西」這個名詞一直都只是日常生活口語的說法,但不是正式的稱呼。口語上說的「關西」,正式的稱呼是「近畿地方」。雖然日本的首都在19世紀就已遷到東京,「近畿」仍被指稱古代日本首都附近的區域。現在的近畿地方,包含京都、大阪兩府以及周圍五縣。

近畿地方

回到前面的問題,靜岡縣到底屬於「關東」還是「關西」呢?如果小丸子和大空翼活在古老的飛鳥、奈良時代,那他們就會被都城視為「關東人士」。不過,他們都是現代人,而現代的靜岡縣,不屬於「關東」或是「關西」,而是屬於東西之間的「東海地方」。動畫與漫畫裡面,有許多語言、文化與歷史的元素。臺灣有很多人致力推廣中國的文化與臺灣本土文化,而動畫與漫畫絕對是我們可以推廣歷史文化的良好載體!